名人关于交友的论述文章
1、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上卿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上卿。”
2、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3、在封建社会,贫富县殊,等级森严。一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读书人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
4、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表达了友情不受时空限制的意境。
5、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6、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7、【交友典故】之鸡黍之交
8、管宁和华歆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华歆爱财且学习不专注引起管宁的反感。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9、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君,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
10、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11、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说她以后一定要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大将,当了王,奉黄金千两送与漂母。这在历史上个传为美谈。
12、说的是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13、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
14、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15、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16、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17、战国时期,蔺相如凭着聪明才智,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最后完璧归赵,受到赵王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又封为上卿,比将军廉颇地位还高。廉颇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功劳却不如蔺相如的一张嘴,很是不服气,于是处处排挤蔺相如。
18、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
19、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故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
20、后来两人相约次年的八月十五再次相会,然而造化弄人,第二年钟子期去世,俞伯牙伤心不已,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以纪念知音。
21、出自《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莫不缔恩狎,结绸缪,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22、春秋时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却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一次他于江边乘兴弹琴,引得岸上的樵夫钟子期驻足观望,钟子期赞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俞伯牙惊讶不已,终于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知音。
23、出自《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24、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达了对朋友的坚定信念和鼓舞。
25、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
26、【交友典故】之管鲍之交
27、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
2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29、昔,齐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自幼以贫贱相交。后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终始如一。管仲曾有言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故而古今谈知心结交,心曰管鲍。
30、竹林七贤
名人关于交友的论述文章
31、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
32、善良的孙膑被蒙在鼓里,在双膝膝盖被割去的情况下,还全心全意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
33、原文记述:“子祀、子兴、子梨、子来四人相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kāo,屁股),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34、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
3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真诚相待和深厚情谊。
36、总的来说,古人的友情观强调真诚、信任、忠实、尊重、宽容、互助、理解、平等、尊重和珍惜等核心价值。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互相扶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独立性。这些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友情观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7、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38、莫逆之交战国时期的典故
39、【交友典故】之胶漆之交
40、关于交友之道的名言:
4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怀念和珍视。
42、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意思是守信用之交。
43、郑板桥的《山中雪》中,“惟有长笛声能到孤舟,行人莫听江头总管弦”,则表达了对于友情纯粹和珍贵的感慨。
44、廉颇觉得自己功劳大却比蔺相如比下去而不服气,后来得知蔺相发为了国家不与自己计较便脱衣带着荆条上门请罪,后来二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45、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46、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47、交情老更亲。
48、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49、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51、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
5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53、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54、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
55、庞涓知道孙膑才智超过自己,心存妒忌,惟恐孙膑会严重威胁自己的地位,就起了谋害之心,暗中诬陷孙膑私通外国,将其刖足黥面。
56、【交友典故】之杵臼之交
57、晋朝时,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个人年龄相同,彼此非常投合。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他们七个人常常聚会在竹林下面,尽情地饮酒狂欢,通宵达旦地清谈。人们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58、【交友典故】之知音之交
59、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
60、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名人关于交友的论述文章
61、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
62、以下是10个古代交友典故原文:
63、原文:“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意思是交友不嫌贫贱。
64、使儿童们从善的方法,是使他们快乐。
65、管宁和华歆
66、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67、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
6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冯梦龙
69、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70、【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71、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上卿,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72、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麼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
73、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74、“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
75、唐代李善注:“《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76、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
77、王昌龄的《闺怨》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表达了对于朋友纯洁无瑕的信任和忠诚。
78、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79、一个公开的敌人可能成为祸害,但一个伪装的朋友则更糟。
80、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81、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82、【交友典故】之莫逆之交
83、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84、廉颇和蔺相如
85、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
86、古代名人交友的小故事:鸡黍之约
87、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88、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89、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90、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名人关于交友的论述文章
91、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有好几次,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92、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的典故
93、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94、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上卿?”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
95、【交友典故】之管宁割席
9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
97、陆游的《钗头凤》中,“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则表达了对曾经友情和爱情的怀念与遗憾。
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99、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和珍惜之意。
100、直到庞涓的一位家丁仗义执言,孙膑才获知真相,如梦初醒。后来,孙膑诈疯逃出魔爪,最终报仇雪恨。
101、交友典故之刎颈之交。
102、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吴佑传》。
103、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与庞涓同窗学艺,结为至交。两人学成先后下山,老师暗示孙膑,说庞涓心胸狭窄,不可深交,孙膑却不以为意。
104、而蔺相如则是以大局为重,处处忍让,甚至见到廉颇后都主动让行。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10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如是”,则表达了对于朋友珍贵和难得的感慨。
106、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107、【交友典故】之舍命之交
108、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是为舍命之交。
109、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110、以下是一些名人交友的诗句:
111、我最喜欢的就是“刎颈之交”
112、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
113、舍命之交
114、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
115、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116、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有如下几个:
117、《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118、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吴佑传》。原文:“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意思是交友不嫌贫贱。
119、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120、古人对于友情观有着丰富的阐述和表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文诗句和名人名言,以表达他们对友情的看法:
名人关于交友的论述文章
121、知音之交
122、刎颈之交
123、“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又名“角哀伯桃”,来自于“羊左”的典故。
124、战国时,赵国廉颇和蔺相如,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心为国效力。
125、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极好的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两人尽管身份悬殊,但鲍叔牙非常欣赏管仲。他对管仲十分真诚、宽容,总是在经济上帮助管仲。后来,正是由于鲍叔牙对齐桓公举荐管仲,才使得管仲有机会成为齐国的国相。
126、【交友典故】之刎颈之交
127、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
128、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12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130、德不孤,必从邻。
131、以功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132、关于古人交友的成语典故有:伯牙绝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管宁割席》等。
133、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
13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交友典故
135、【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36、杵臼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知音之交、鸡黍之交。莫逆之交: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1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38、后来,小白当上了齐侯,历史上称为“齐桓公”。齐桓公一当上国君,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上卿,帮助他治理国家。
139、交友典故之杵臼之交。
140、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深厚的友谊之情。
141、伯牙绝弦,舍命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管鲍之交,管宁割席,莫逆之交,忘年之交,刎颈之交,金兰之交,八拜之交,竹马之交,白头如新,白衣送酒,班荆道旧,宾朋满座,不忘故旧,称兄道弟,杵臼之交,不打不相识,泛泛之交,狗狐朋,范张鸡黍,知音之交,割席断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步衣之交,桃园结义等等
142、刎颈之交战国时期的典故
143、【交友典故】之忘年之交
144、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145、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146、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147、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48、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君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君位。
149、钟子期和伯牙
150、管鲍之交
名人关于交友的论述文章
151、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52、以上诗句都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友谊的看法。
153、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
154、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155、以仁会友,以友辅仁。
156、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
157、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158、正因为孙膑误交了庞涓这样的恶友,虽然逃脱一死,但毕竟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