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押韵名句
1、[蓬头跣足]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
2、对仗和押韵:在《九辩》中,屈原运用了精细的对仗和押韵结构,使诗歌更具音韵美感。这种美感往往可以迷惑读者,将他们从诗歌的表面美感中转移到深层次的思想探索上。
3、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4、借题发挥:屈原通过以具体的题材入手,抒发了广泛的情感和思想。他将个人的痛苦和失意与整个国家的混乱和沉沦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5、楚辞: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来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6、楚辞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
7、楚辞和汉赋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种不同文体。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背景不同、体裁不同、题材形式不同、押韵规律不同。
8、比喻和隐喻:屈原在《九辩》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隐喻,以暗示他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比如,他将君王比作昏庸的舵手,将民众比作迷失的群鸟,借此隐喻国家的领导层的无能和人民的困惑。
9、通过这些迷惑用法,屈原在《九辩》中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现状的痛心和不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社会公义和人民福祉的思考。这篇作品展示了屈原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问题敏锐的触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杀马毁车]《后汉书·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
11、[弹冠振衣]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12、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13、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14、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词体,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而汉赋是指在汉朝涌现的一种有韵散文,它们的区别就是形式不同,一种是诗歌一种是散文,还有就是产生的年代不同,楚辞是春秋时期。而汉赋是西汉时期。
15、反讽:屈原运用反讽手法来揭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败坏。他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映衬出当时的腐败和统治者的贪婪无道。
16、在《楚辞·九辩》当中,恰巧载有“迷惑”的原始用法:“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毛翁之意不在书,在乎字里行间。
17、[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18、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19、关于衣冠的成语(描写衣冠的成语)[衣冠土枭]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20、[扫地俱尽]扫地俱尽.[牛马襟裾]犹言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