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气多变的诗句
1、白话文释义: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2、唐代: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3、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4、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5、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7、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10、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11、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12、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3、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4、“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山中雪后郑燮〔清代〕
17、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18、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出自唐代:白居易《阴雨》
19、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出自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0、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2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3、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24、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25、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6、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27、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山遮住。诗中用“翻墨”比作乌云,形象逼真。
2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出自宋代:李清照《临江仙·梅》
29、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出自宋代:苏轼《海棠》
30、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描写天气多变的诗句
3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33、白话文释义: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34、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3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6、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3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8、白话文释义: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39、天气变化之快的句子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0、白话文释义: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
4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2、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43、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4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5、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4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47、“山雪,开花只有寒。”:
48、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9、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50、关于天气瞬息万变的诗句有以下内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1、白话文释义: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5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3、《宿石邑山中》
54、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5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5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付计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