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作者介绍【好句摘抄39句】

时间:2024-10-25 12:02:55 说说文案

冰心的作者介绍

1、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带着浓重的抒彩。

2、冰心在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3、《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其中《繁星》收短诗164节,《春水》收短诗182节。这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

4、冰心的文章有:《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橘灯》、《超人》、《平绥沿线旅行记》、《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秋煞人》、《繁星》、《春水》、《两个家庭》等等。

5、忆读书,冰心创作的散文,冰心,女,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在《忆读书》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6、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7、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两个家庭》。

8、《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9、扩展资料

10、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12、年2月28日21时12分,因心功能衰弱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13、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14、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15、作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钟声》作者以真挚深沉的感情,创作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生活中的感悟,文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16、《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7、《小橘灯》是作家冰心创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作者从小处着手,用几件平凡的事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

18、作者冰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基于理论的理性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低龄读者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奶奶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读者终身难忘。

19、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20、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21、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22、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代表作品有《繁星》《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两个家庭》等。

23、《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24、代表作:《繁星·春水》《小桔灯》

25、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26、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27、《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28、《寄小读者》1923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书,作者冰心,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9、内容赏析

30、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冰心的作者介绍

31、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32、《寂寞》是冰心早期作品之一,讲那叫小小的孩子家中,小表妹带来的欢乐,表妹走后给这小表哥构成的寂寞感,很能撩动人心。

33、《去国》是冰心于1919年11月22日至26日在《晨报》上发表的“问题”。作品中英士归而复去的遭遇向我们展示了国家与各人命运的一体性。只有国家独立了,发展了,繁荣了,个人的尊理想才能更好的实现。

34、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35、《小橘灯》

36、《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37、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晚年被尊称为“文坛祖母”。

38、到我11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39、获奖者大多经历了严峻生活的磨炼,面对过学生的挫折,备尝人间的辛酸和困苦,却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