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加点字解释
1、告诉人们勤奋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告诫人们学无止境。哪怕你学问再大,终归是有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2、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3、【例句】
4、“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6、【译文】
7、【释义】
8、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9、[mǐnérhàoxué]
10、~,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12、这是孔子所说的话。他的意思是:做学问上,即使你是聪明的,也要勤奋学习。哪怕你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要以向学问不如你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13、喜爱(跟“恶”wù相对)。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发音:mǐnérhàoxué,bùchǐxiàwèn好学字贴释义: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出 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词目:不耻下问 发音:bùchǐxiàwèn 释义:耻:羞耻,耻辱。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用 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成语来由: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15、【出处】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7、《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8、《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1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我们不能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问问题
21、一般而言,天资聪敏的人都不太好学,因为聪明,所以会将自身的聪明视为一种天然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下苦功夫去学,更难以在某个领域上持之以恒。